专家视点

  • 摘要:取士不问家世,寒门多出贵子,读书改变命运,影响所及,全社会勤奋向学,文化相对普及。从制度的监督制衡、社会流动性、平民化、文化普及的角度,可以说宋朝已处于近代早期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卓有成效的文官选拔制度,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至清末1905年废除,共实行了1300年。在此历史进程中,宋朝的科举制度公认最严密、完备、成熟、有效。南宋郑樵在《通志》里说本朝“取士不问家世”,即国家选拔官员,不问家庭出身、门第高低和社会关系,只问考试成绩,通过科举考试择优录取人才。那么宋朝的科举制度如何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广泛存在的“寒门出贵子”又是如何实现的?李白、白居易、杜牧的入仕在宋代将违规无效科举制度在唐代基本定型,但当时尚未由考试成绩决定一切,考生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人名声、外貌口才等也很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行卷”和“公荐”。“行卷”指考生为求推荐录取而在考试前投送给达官贵人的个人诗文。“公荐”指公卿大臣向主考官推荐人才。李白未曾参加科举,他早就声名远扬,乃由玉真公主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这是推荐保送的路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张继《枫桥夜泊》和杜牧《阿房宫赋》等都是作
  •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重五节(英译theDoubleFifth),这一重要的民间节日在我国已广泛流传了两千多年。散居世界各地的华裔群体依然保持着这一习俗。亚洲诸多国度也有类似的节日,如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等。其实,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端午节并不陌生,尤其对端午习俗表达的自然性和渊源说法的多样性特别感兴趣,甚至也会主动加入庆祝活动。端午节以及与端午相关词语在英译时,约定俗成的译法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一些。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端午节”的英语说法,最常见的是(the)DragonBoatFestival(龙舟节),或者(the)DragonBoatDay(龙舟日),前者更常见。2013年6月11日路透社(Reuters)有一则新闻的标题是“HongKongsharesseenweakeraheadofDragonBoatholiday”(香港股市在龙舟节前见弱)。2008年6月25日英国《卫报(TheGuard?ian)》有一新闻说:“Anexplosionofpoetry...Lightingfireworkstocelebratethenewly-recognizedDragonBoatfestivalinm
  • “超越海拔6000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16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时代楷模钟扬获评“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他的精神,就像他用脚步丈量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一样,成为我们这些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仰望而又应该向着它前行的“精神巅峰”。“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共产党员就要敢于成为先锋者,也要甘于成为奉献者!”“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杂交旱稻”重大研究成果、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数据库”、高原香柏种子提取出抗癌成分……一个个创举惊动学界,使中国掌握植物学研究的话语权。钟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种子精神”。钟扬是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两届援藏干部。在我工作的单位,其实也有类似的例子。一位是贺宝根教授。他长期从事城市水文和城市水环境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07年8月9日,他带领学生在崇明东滩野外从事水文考察时,舍身救助遇险学生,献出了自己年仅45岁的生命,被评为
  •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好几次提到“脱贫”这件全党、全国人民牵挂的大事,如“精准脱贫”“脱贫攻坚”“脱贫致富”等。到2018年底截止,我国还有1660万贫困人口。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的扶贫步伐或将加快,以实现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贫困是个全球难题,尤其在欠发达地区,贫困现象异常凸显,中国的脱贫工程以及取得的非凡成就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脱贫”一词在英语外媒中频频出现。如何将“脱贫”译成英语,使得英语受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关键是如何切换“脱”字。《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修订第3版)》对此词的释义为“摆脱贫困”,但不同的英语媒体对“贫困”以及“脱贫”的理解和表达是有差异的,用词也不尽相同。2018年2月6日英国广播公司(BBCNews)有一条新闻的标题为“IsChinaOnTracktoEndPovertyby2020?”(中国正在通往2020年脱贫之路上?)endpoverty直译为“结束贫困”,该文记者有点疑虑,所以用了一个问号。BBC2019年3月20日报道“Aninternationalco
  • 本期主持:裔昭印(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本期主题:西方日常生活史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国外学术界对“生活世界”日益关注。社会生活史或者日常生活史作为史学变革中开辟的新领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西方日常生活史的学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地介绍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家庭和社会生活等,而是深入分析其历史背景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学界对日常生活史的考察说明,“文化”不仅包括社会精英的优秀文化产品,还包括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它是人们赋予生活意义的过程与方式。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分别从服装、劳动和报时等视角描述了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场景,是重构多面的历史的一种尝试。服装文化是古代世界日常生活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古罗马人服装的演变可以折射出罗马社会分层与文化变迁的状况。古罗马人的服装起初比较简单,在与意大利北部伊特鲁里亚人和南部希腊人的接触以及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其服装逐渐从简单到复杂,穿着搭配也越来越讲究,基本可以归纳为托加(toga)、突尼卡(tunica)、斯托拉(stola)、帕拉(palla)、右肩系斗篷(lacerna)、带帽大氅(paenula)等几类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