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

图片

刘湘凌:坚持在发展中选优用准“好干部”

时间:2013年08月29日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28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用20个字描摹出好干部的“时代肖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回答好怎样才算“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好,这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干部三问”,就是坚持在发展中选优用准“好干部”。

  一、用发展的眼光识别“好干部”。准确的识别一个干部是不是“好干部”,就要对照20字标准,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去“扫描”、去辨析。一要以辨证观点看公认,看看过不过得“为民”关。一个干部,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既要全面听取意见,又要剖析热点问题,通过全面掌握情况形成“概况”,通过考察热点问题发现“苗头”;既要注重民主,又要适当集中,走出唯票是举等误区,做到既尊重民意,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既注重在任前结合实际工作随机考察,又注重在任后跟踪考察,看言行、观作风,明优劣、辨真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只有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经过了人民群众的检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干部”。二要以立体方法看实绩,看看过不过得“务实”关。没有勤政务实,不可能成为“好干部”。一个“好干部”就势必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有正确的政绩观。时下,“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这就导致有的干部刻意追求数字,随便扩大数字,以突出个人政绩,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这与“好干部”标准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完善考评指标,走出以GDP论英雄的误区,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工作基础,应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政绩的“含金量”和“可信度”;既要看个体政绩,又要看集体政绩,分清个人在发展中的作用、政绩中的份量,集体在发展中的贡献、政绩中的作为。三要以多棱“镜头”看长短,看看过不过得“清廉”关。时下,有的干部自律不严,无事生非,比职务不比服务、比好处不比长处、比享受不比承受,没有“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嘴上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说得“天花乱坠”,而实地里却另一套,群众深恶痛绝。这样的干部,是过不了“务实”关的。因此,要注意从主角与配角的定位中看长短,把人的长短与岗位的要求结合起来考察,进行对比分析;要注意从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结合上看长短,看是否上下一致,表里如一,防止对上必恭必敬、对下仗势欺人,对上包装作秀、对下装腔作势。

  二、用发展的理念选用“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让好干部真正受尊重、受重用。实践中,要坚持坚持用发展的理念选人,大胆任用“好干部”,让他们有位子、有前途。一是敢于破“格”用“好干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要敢于破格提拔“好干部”。对在考察中甄别出来的“好干部”,既要敢于破除年龄之格,有要敢于破除学历之格,还要敢于破除台阶之格,既要让“好干部”少年得志,也要允许“好干部”大器晚成;既要让“好干部”“厚积薄发”,也要让“好干部”“小步快跑”。二是敢于破“例”用“好干部”。对在考察中甄别出来的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要敢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困扰阻挡,破例提拔使用。三是敢于破“圈”用“好干部”。对于“好干部”使用,要树立“英雄莫问出处”的用人观念,打破地域、行业甚至所有制的界限,破“圈”选用。要走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营造依靠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的导向,把那些在发展中有建树、有作为的“好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继续作为;让那些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的“圆滑官”、“老好人”、“墙头草”主动让位,退出舞台。

  三、用发展的思路培育“好干部”。“好干部”得来不容易。习近平同志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的确,一名“好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个人“内因”与组织和社会“外因”的共同作用,离不开从身边人到全社会的帮助和鼓励。一要加强修养。很多干部由好变坏,大都是由于放松自我要求,不愿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造成的。为此,要按照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查找和整改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善于纠正“小毛病”、善于做好“小事情”、善于把握“小节”,自觉做到做人不失真、做官不失正、做事不失责,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二要破除障碍。要切实破除干部成才的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人为障碍,用有效的制度激励干部由“要我成才”向“我要成才”转变,由“自发成才”向“自主成才“转变;把干部培养作为衡量各级领导政绩和能力的一大指标,逐步使各级领导情愿当“伯乐”,改变少数领导干部不愿在培养干部上下功夫的状况。三要搭建平台。古人讲,“宰相必起于州县,猛将必发于卒伍”。干部成长的根基在基层,成为好干部的“营养”和“钙质”也在基层。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把实践作为培养干部的沃土,把基层一线作为锻炼干部的舞台。要鼓励年轻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避免“眼高手低”和“坐等伯乐”心态,真正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在基层一线“栉风淋雨”,见世面、经风雨、长才干,成长成才。四要创优环境。要改变对“好干部”的认同观念,要客观的、理性的、人性化的来看待和认识我们的“好干部”,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工作压力、身体压力,在他们受到非难和打击的时候,为其壮胆;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为其解忧;在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为其纠锗,让服务型、创新型的“好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接地气”——基层群众期待实实在在的变化,期待更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每一名党员干部只要能过“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二十字”关磨砺与锤炼,都可以成为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注:该文2013816日刊登于《湖南日报》“理论纵横”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