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5年5月28日
标题: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查建国 陈炼
本报上海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5月25日,上海师范大学首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学术论坛在沪举行。
与会学者认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应强化顶层设计,以系统化学术对话与理论建构,深化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和党的理论建设创新的研究,立足百年奋斗历程与新时代实践,在史实与理论统一中构建话语体系。青年学者亟须增强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实践中提炼原创性概念、范畴和方法论,推动形成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知识体系,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要探讨完善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术范式与研究边界,形成兼具历史纵深与现实关怀的知识生产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提出,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需聚焦三重维度:一是健全学科体系,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前瞻性布局,把握新学科方向的时代机遇;二是构建动态开放的知识体系,以明确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为首要任务,筑牢学科根基;三是培育学术增长点,从学科整体性视域出发,聚焦时代战略语境中认知维度与价值站位更迭催生的新议题,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强化党史研究的政治性与学理性互嵌,揭示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领导逻辑、制度演进与治理经验。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深植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传承百年党史经验、回应时代发展需求,又以“大历史观”为理论内核、以“三个历史决议”为逻辑脉络,构建起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其原创性在于揭示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贡献与经验启示,为新时代党史研究、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与科学指引,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在对历史规律把握中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整合多学科资源,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苏智良认为,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主阵地,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学科建设重任。需充分依托文科交叉融合的独特优势,在党史党建研究领域承担“生力军”角色,通过挖掘新史料、开拓新视角持续拓展党史研究空间,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注入多维视角与鲜明的时代价值。
立足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围绕政党治理现代化、执政能力提升等重大命题,亟须构建起具有解释力与前瞻性的中共党史党建学基本理论框架。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提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成就印证了其作为“最有理由自信”政党的历史必然性。要通过理论铸魂、实践创新和巩固领导核心三大维度,夯实党的自信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障与精神动力。
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
链接地址: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5/t20250528_5876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