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中午,上海师范大学第四届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开幕式暨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可视化作品展在徐汇校区东部美术学院无形画廊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思政分中心主办,校党委宣传部、校学生工作部(处)承办。活动以“数智赋能思政,网聚青春智慧”为主题,聚焦网络文化创新与可视化表达,旨在通过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更好地传递主流价值,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东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各高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领导,以及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领导和各网络文化工作室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由校学生工作部(处)长朱政主持。
首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为开幕式致辞。他强调,青年学生在哪里,高校宣传思想和网络思政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要通过“赛事宣传-创作激活-矩阵传播”的机制,构建起“师生共创、校院联动”的数字内容生产新生态,形成具有师大特质的网络思政工作品牌。
开幕式上,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东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和校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顾益明共同揭晓了学校特殊的“新成员”——AI辅导员形象“师小范”。作为数智赋能思政教育的创新成果,“师小范”将化身24 小时在线伙伴,在未来陪伴师大学子成长成才,助力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
活动现场还对2023-2024年度校级优秀结项网络文化工作室、第七届全国和上海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获奖代表进行表彰。同时,为2025-2026年度16个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进行授牌。
与会嘉宾和师生在展览讲解员王者的带领下参观了校级网络文化工作室可视化作品展,欣赏了17个网络文化工作室的创作成果,与展位前的工作室成员互动交流。
开幕式结束后,学校举行了以“数智赋能思政,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有效性和实效性”为主题的上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惠军,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彭东恺,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商学院等高校宣传部门以及学工部负责人,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宣传部、研工部、学工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研讨。研讨会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文潮主持。
在案例分享环节,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魏冰副教授分享了“从流量破圈到留量共振:网络赋能行走课堂新叙事”的实践经验,展示了网络思政工作在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空间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丁雪辰教授围绕“拥抱‘AI+’共建心理网络服务新生态”主题,交流网络思政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案例和应用前景展望。这两个案例充分体现了面对当前网络思政工作新形势新情况,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实践和积极探索,为与会者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主旨交流环节,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端木怡雯,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麒,全国网络教育名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理宣办主任梁钦分别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就网评员队伍建设、融媒体建设、网络育人等交流了经验和做法。三位专家的分享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探索,大家纷纷认为,受益匪浅。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当前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创新路径展开热烈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彭东恺充分肯定研讨会成果,认为主题鲜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他希望上海师范大学能充分运用好上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分中心这一平台,学习借鉴其他兄弟高校典型经验做法,在数智赋能网络思政领域不断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思路和方法,以研讨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朱惠军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引擎,要深刻认识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网络思政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创新网络思政工作的新模式,以数智赋能网络思政工作,切实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将网络思政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主动学习借鉴兄弟高校的宝贵经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加强部门协同,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思政工作品牌,推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已成为繁荣校园文化、彰显师大特色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学校也将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大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新优势、新特点,在数字虚拟空间加强正面引导,主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路径。
(供稿、摄影:宣传部、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