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上海发现新物种,藏在上海动物园的落叶下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4-20浏览次数:10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4月20日

标题:上海发现新物种,藏在上海动物园的落叶下

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上海在2023年启动了首次全面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上海动物园今天(4月20日)在“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上宣布了一项重磅成果:在上海动物园,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物种——大眼宽突苔甲。

这是继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虹桥莱甲之后,在上海动物园发现的第3个地表昆虫新物种。

近日,上海动物园与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大城小虫工作室的昆虫专家共同整理了采集自上海的苔甲标本,发现于上海动物园的宽突苔甲新物种——大眼宽突苔甲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

大眼宽突苔甲的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上海师范大学、大城小虫工作室

大眼宽突苔甲。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上海师范大学、大城小虫工作室

大眼宽突苔甲是一类身材迷你的微型甲虫,体长仅1.5毫米左右,却拥有一对醒目的大眼睛并因此得名。凭借大眼睛,它们在阴暗的腐殖层环境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光线变化和周围的动静。借助流线型的身体,它们能够轻松穿梭于腐殖层的缝隙和落叶之间。

大眼宽突苔甲所在的苔甲家族体型普遍微小,大多数苔甲种类体长仅1毫米至3毫米,却是凶猛的捕食者,主要捕食土壤或落叶层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因此,苔甲通常栖息在有机质丰富、物质循环良好的环境中,它们的存在或许可以作为评估林地土壤健康状况的指示生物。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高强度的绿化养护,让苔甲这样的小家伙也面临难以找到理想家园的困境。出于保持环境整洁等原因,很多树木的落叶掉落不久便被扫除,无法返回土壤成为其养分或小动物的栖身之所,进而难以形成生物多样性。

令人宽慰的是,上海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开始有意识地保留足够规模的“野地”,除了必要情况,其他时间在绿化养护上坚持“无为而治”,不去打断“树叶化为尘泥,供养树木,长出新叶”这样的自然循环。

“上海动物园开放以来,保留了大量的原生腐殖层和多种多样的植被,成为一些动物难得的安稳乐土。”上海动物园昆虫专家封婷表示,西郊公园毛角蚁甲、虹桥莱甲、大眼宽突苔甲先后在上海动物园被发现,就是对园方尊重自然规律的回馈礼。这也说明了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意义所在,说不定这些物种早已存在,只是以往昆虫研究受到的重视不够。

多个地表昆虫新物种的发现,给上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没想到,在这么支离破碎的生境中,竟还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封婷表示,这些发现将激励社会各界去探寻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藏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多样性“遗珠”,也提醒大家这些“生态宝藏”的来之不易,更要悉心呵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上海《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众开展或参与多种形式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

一只灰背鸫在上海动物园的落叶堆里找吃的。 杨俊杰摄

发现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昆虫世界里的“精灵”,也十分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专家介绍了一些探索腐殖层中昆虫世界的“窍门”。

首先是选对季节和时间。一般从春末到秋初这段时间,气候较为温暖湿润,昆虫的活动最频繁。在春季,气温回升,昆虫从蛰伏中苏醒,开始寻找食物和伴侣;夏季,丰富的食物资源使昆虫大量繁殖,种群数量达到高峰;秋季,昆虫为度过寒冬,积极储备能量,依旧活跃。

一天之中,清晨和傍晚时分往往是昆虫活动的高峰期。清晨,露水使腐殖层更加湿润,昆虫纷纷爬出巢穴觅食;傍晚,气温下降,避开了白天的高温,昆虫也会出来活动。此外,雨后也是好时机,湿润的环境让昆虫更活跃,也使它们更容易被发现。

需要提醒的是,采集昆虫时,尽量戴上手套,小心地翻动腐殖层表面的落叶和杂物,以免遗漏或伤害到这些小生命。

或者准备一些塑料杯或罐子,埋入地下,杯口与地面平齐,杯中加入适量的糖醋液、酒精或盐水作为诱饵,昆虫被诱饵的气味吸引,掉入陷阱中。这种方法可以捕获各种不同种类的昆虫,尤其适合采集那些在地面活动的昆虫。

小心翼翼地寻找、采集“精灵”。 图片来源:上海动物园

小心翼翼地寻找、采集“精灵”。 图片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大城小虫工作室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96428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