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教育:教师发展要坚守初心,也要拥抱变革,这场论坛聚焦AI时代的教育创新……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11-21浏览次数:10

来源:第一教育 2024年11月21日

标题:教师发展要坚守初心,也要拥抱变革,这场论坛聚焦AI时代的教育创新……

记者:王佳依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新技术不断突破,也逐渐渗透进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引领着教育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11月21日,“智”在未来,AI时代的教育创新——2024年“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暨上海市社联第18届学会学术活动月活动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主办,伊顿纪德·優教育协办。活动邀请教育界专家大咖、校长和教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与实践。



1

变革的时代

“星”校长和“星”教师是主力军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致辞中提到:“在这变化的时代,教师在坚守教育初心的同时,更要拥抱教育变革,探索教育规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他认为,无论今天的技术如何改变,教育始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他们心智的全面成长。


“年轻的校长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年轻教师通过不断接受新事物,能够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师生关系;年轻校长不仅需要出色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还需要具备前瞻的决策能力。我希望今天的学术性论坛能成为年轻校长和教师的成长和交流平台,通过分享和探讨在教育中的思考和实践,形成集体的智慧。”尹后庆表示。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认为,对于AI时代的教育创新这一主题,作为教育传媒特别关注四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和重塑教育资源,包括对知识形态的资源和其他有育人价值的非知识形态资源;二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和重塑教育场景,如何助力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三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和重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习效能,尤其是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上更有成效;四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和促进教育的体制机制变革。

“作为教育的主流媒体,我们始终站在教育中间,与教师、校长紧密协作,共同推进教育从知识学习向能力建构的转型。”仲立新表示。


2

建构一个深度学习的课堂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校长张义兵以学校实践为例分享了“深度学习的课堂是什么样子”。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中提到了大观念、大单元的概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还是要回归课程标准,打破教材限制,为学生建构一个大单元或大主题,引导他们像专家一样学习和思考。”张义兵说。


于是,一场“知识建构”式的教学悄然进入了课堂,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


他举例说,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中,学生正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究“植物生长必需条件”,他们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提出自己的问题。


“我们共采集到学生提出的30~50个问题,包括‘叶子为什么变黄了’‘小草为什么长这么快’‘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成分’等,在此基础上,他们再进行小组讨论,最终,这些多元化的观点形成了班级社区知识。”张义兵介绍说。


这场课堂实践带来了几大重要变革——


·时空的重组


学校打破时空,采用了长短课结合、校内外结合以及大班教学和小组合作的形式;


·教学内容的重构


未来,真的有可能实现“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根据知识建构教学所倡导的理念与方法和课程标准,有3种重构模式,分别为跨单元的“学科内建构”模式、跨学科的“活动内建构”模式和跨年级的“生活内建构”模式;


·为师生营造更丰富的真实情境


邗江实验小学中有动物园也有植物园,学校鼓励孩子们和动物交朋友,并将劳动课与数学、阅读、写作课等整合起来。


此外,张义兵也鼓励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像文学家一样研究名著,像语言学家一样研究语法和词汇;对于教师而言,要引导学生产出人工智慧作品。


3

5位校长畅聊“智”慧实践


论坛上半场由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主持。5位“星校长”结合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的实践,进行了分享。



上海市奉贤区弘文学校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夏晶晶介绍,弘文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5岁,为了让教师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学校组建了跨学科教师创新团队,鼓励他们使用智能教学辅助工具,并定期开展交流。“作为科创教育联盟校,未来,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将继续探索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优化AI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互动体验。”夏晶晶表示。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校长、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附属崇明区江帆中学校长冯强介绍,在AIGC支持下,向明中学研发了指向思维优化的学科教学工具,并产出了配套的教研策略。通过3年的循证实践,向明中学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率达73.16%,研修教师的多项实践性知识也有了显著提升。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校长、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复旦大学大中衔接专家组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薛磊介绍:“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在数智赋能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变革方面做了尝试。”学校利用AI技术,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个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偏好,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小学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党支部书记、校长陈飞表示:“在此过程中,我们坚持2个原则,一是人工智能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与实践;二是人工智能教育不能仅限于学生,也要包括教师。因此,学校打造了面向全体师生的‘智慧教育生态圈’,培育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未来创造者。”



上海市张江集团中学、上海市竹园中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浦东实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张军杰分享了在创设人工智能校园环境方面的做法。中医药附中建立了AI智能教室,能无感采集课堂数据,生成诊断报告;张江集团中学的体育课运用了心率展示系统,每位学生佩戴运动手环后,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身体状况;竹园中学已经配备了5G网络和平板等先进软硬件设备。教师通过AI技术就能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精准识别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以此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4

教师发展要不忘初心

也要及时跟随



论坛下半场由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主持。在“星教师圆桌论坛上”,5位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这一话题展开了观点碰撞。



上海市吴淞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一级教师蔡海华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三思政课复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出色的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多模态理解与生成,为繁重的高三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化学教师卢锐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角色正在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和冲击,因此,他更希望学生能与AI协作。


上海中学教学处副主任、生物教研组组长张智顺在今年4月份,开设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初次尝试将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引入课堂。他认为,未来,课堂的重心要从显性“体验”转变为隐性的“思考”,打造更加融合的“课程群”,从而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复旦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上海市特级教师、数学正高级教师肖恩利一直非常关注大模型在数学推理上的进展。“教师一方面能向学生无私地呈现自己的思维链;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思维链,形成大脑中更强、更有效的链接。这也是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宝贵的品质。”肖恩利表示。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高级教师张杨旭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AI的作用,避免过度依赖,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坛最后,教育技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开放教育学院)院长、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副主任闫寒冰对校长和教师的报告和分享做了精彩点评,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微报告。



她认为,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教学的常态,智能体的运用能避免“有成果、无成长”“今天记、明天忘”。如果用好人工智能工具,它将成为富有智慧的助教,实现及时反馈学生学情、设计实验和探索任务、支持个性化支持和指导等。


“人类社会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的门槛,教师发展要不忘初心,也要及时跟随!”闫寒冰表示。


一年一度的“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旨在围绕上海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发挥学会与专委会优势,搭建平台,推荐一批优秀中青年校(园)长、教师,开展专题学术论坛,并联合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展示中青年校 (园) 长、教师风采,促进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校(园)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培育一批教书育人典范、学科教学专家、教育科研带头人以及专业发展引领者。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2cyrSiR33wySjcc1FEYyw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