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来推行文化外交——陆建非发表在《社会科学报》的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2-17浏览次数:461


        ◤"中国当前开展较多的是官方主导下的文化交流项目……有时候会形成场面上很热闹,微观上不走心的虚无感。我们常常讲,美国的三片:薯片、大片、芯片,就是从个体上抓住人心、功能上输出文化的成功样板。"

        近年来,文化外交作为一个概念和热词,已成为理论工作者和外交官员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面对蓬勃发展的各国外交实践,有关文化外交的研究和讨论仍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让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通过加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已经成为中国新时期总体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

        文化外交以和为贵

        1、中国外交的“和平”原则与追求

        众所周知,早在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积极倡导这些原则的同时,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坚持与邻为善,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进一步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多边外交,维护和加强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努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可以说,中国外交的和平主旨已被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中国文化外交的“和合”思想与特质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自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化外交也在新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其他西方大国不同的是,中国文化外交的柔性特征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文明古国特色,从“文化多样性”、“和谐世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精髓。

        由“和合”思想衍生出的“和而不同”和“协和万邦”理念则是一种具有传统东方文化底蕴的、和平的、平等的、建设性的国际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处理不同文化交融与碰撞的指导性的原则,也是中国和平外交思想的起源。中国提倡各种文明相互间共处而不冲突, 对话而不对抗, 交流而不封闭, 兼容而不排斥, 互相学习, 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不仅反映了冷战结束后中国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基本态度,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济世良药。

        文化外交走向何处

        1、海外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在蓬勃开展,我们的文化外交有深厚的文明底蕴,发展势头喜人。但是,我们也必须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包括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

        在跨国际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和喜爱中国的文化传统特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外交的重点,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文化在未来全球文化版图上占据一个有影响力的地位,否则,将难以达到文化外交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失去民族文化的特性和国家的文化身份认同。
但是一味强调“走出去”也有弊端,似乎有着过于明显的“扩张意图”,这一点已常为国际社会所曲解和诟病。因此,我们也要加大学习力度,把国外的优秀文化“请进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大胆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以之作为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新鲜要素,使我们的文化更具有国际性和现代化色彩,从而更好地获得世界认同,转化为软实力。

        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

        谈到中国文化,很多人都会强调“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诚然,我们有非常伟大的古代文明,但我们不能总活在古代。现当代的中国文化成果在哪里?我们今天的发展在哪里?

        实际上,很多当代的中国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也是出类拔萃的,但他们缺少展示的平台。比如,莫言的文学作品,一开始并不为国内所重视,经由意大利、西班牙语等小语种的翻译、推广,就赢得了国外学者的认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据不完全统计,他的作品现在已被译成四十多种外国语。所以,我们不能言必称孔子,或者老子,总是谈论中国五千年以前怎样,两千年以前如何,而要对中国今天的文化发展给予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的关注。

        政府主导与民间交往的关系。

        中国当前开展较多的是官方主导下的文化交流项目,这样容易带来一定的生硬感和疏离感,甚而至于,有时候会形成场面上很热闹,微观上不走心的虚无感。

        我们常常讲,美国的三片:薯片、大片、芯片,就是从个体上抓住人心、功能上输出文化的成功样板。因此,中国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更广泛的民间交流,通过政策法规杠杆等,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运作走向世界,通过“长流水、不断线”的文化外交,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增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相信任,扩大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互相了解,巩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统友谊。

        2、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文化外交发展路径的思考

        近代以来的西方优先发展及其扩张的历史,建构了西方价值观的世界性强势地位,使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处于结构性弱势之中。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外交能否将文化转化为软实力,关键在于文化价值观能否被认同。

       目前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通过争取更大的国际话语权来重新阐释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世界性意义。那么,如何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呢?撇除国家实力这一基础不谈,我个人更看重学术上的理论研究、语言上的教育推广,以及传播上的媒介创新。

        加强理念层面的理论阐发和研究。

        文化外交不仅是一种外交类型,更应是一种外交理念。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谈论的“文化外交”,基本仍停留在所谓的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等三分层面。但文化固然有其作为等分领域的概念属性,更有其涵盖人类文明各领域的大属性。尤其是在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中,只有真正运用“文化”思维和眼光去看问题,实现从依靠文化到为了文化的转变,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柔性强势。

        中国本就有“怀柔远人”、“仁义之道”的传统,以传统文化为理论资源,推动文化外交理念创新发展,给世界带去一种新的声音,不仅有助于消除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更将有力地推动中国在世界思想领域的实质占位。就现状而言,目前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研究与蓬勃发展的实践相比,仍显单薄和滞后。无论是文化外交概念本身,亦或是软实力、文明冲突论等理论,都是舶来品,我们国家率先提出的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亦缺乏学理层面的阐发和研究。为此,需要进一步引入社会和学术界的力量,加强对于文化外交工作内涵和外延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实践丰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互动。
加强基础层面的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

        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工具,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个人认为,可以借助民间资本和力量,派遣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优秀的师资,创办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其他汉语教学组织,强化民间各种基金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只要做好办学章程的审定和办学过程的监督,既可以扩大力量,又可以弱化官方特色,减少一些持异见者的杂音,应该是可行的。甚而至于,可以在适当时候考虑筹建老子学院、达摩学院等,使得文化外交执行机构多元化,这样不仅能与西方哲学进行学术对话,也能与佛教界开展宗教文化交流,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气象、有容乃大的“大度包容”,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回击西方人所谓“孔子学院”是中国人来传教的说法。

        加强操作层面的形象和媒介创新。

        从宏观上来说,中国提出了很多的外交理念和主张,但是对国家形象,还缺乏一个非常具体、明晰的概括,我们的民族特质还不够鲜明,对于一些不了解中国的其他国家而言,对我们的宣言和主张并不认同。从微观上看,我们走到国外,常常很难用一个词来指称中国的特点并与对方进行深入的交流,用“熊猫”,我们没话说,用“京剧”,对方不了解。因此,对于中国的一些适合对外交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推广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播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中国文化走出国门正值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目前西方文化在话语权方面占据优势,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亲和力、感召力亟待加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