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上海师范大学重磅发布:“大先生”引领、“大模型”赋能新时代师范生培养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8-26浏览次数:10

来源:文汇网 2024年8月26日

标题:上海师范大学重磅发布:“大先生”引领、“大模型”赋能新时代师范生培养

记者:吴金娇



人工智能时代,师范生教育如何变革?如何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教育全过程?第4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今天(8月26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了《教育家精神》课程和教师教育大模型,提出以“大先生”引领、“大模型”赋能新时代师范生培养。

据校方介绍,前者是最早列入师范生必修课的教育家精神课程,后者是国内首个应用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大模型。这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卓越师范生培养三年行动方案》发布后,该校全面推动师范生培养体系变革的一个缩影。

“教师教育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学校借助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通过‘大先生’课程和‘大模型’赋能,不仅要解决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议题—师德教育的可操作性,更要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说。

师范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也面临不少困难。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举例,“在AI时代,既要拥抱人工智能,保证未来教师在教学的技能层面的革新,又要不忘初心,坚持教师为学为事为人之道,就需要同时在未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心智模式’两个层面都同时拥抱新时代、新技术。”因此,上海师大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师范生培养“双大-双环”培养模式:基于“大先生”的理念,通过教育家精神的培育,解决谁来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基于大模型,通过师范生的师训,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上海师大首次面向所有师范生开设的《教育家精神》必修课,是该校支撑“现代师德”素养培育的“大思政与师德养成课程群”的核心课程。系列课程聚焦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旨在从价值观念和思想品质角度帮助师范生解读和反思新时代要做什么样的老师和如何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好老师,进而与学生的执教能力形成双环互动,引导师范生养成主动探寻行为背后价值根源的习惯,以成长的姿态向“大先生”迈进。

“教育家精神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要让师范生知道,教育家精神对我们塑造精神世界是多么重要,这是塑造心灵的问题。”现场,人民教育家于漪发来视频寄语。据悉,于漪在今年 8 月出版的《基础教育教师学》,正是这门课的教材之一。

《教育家精神》系列课程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融合。师范生们不仅要在课堂上研究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家精神案例,还要到于漪教育教学思想场馆做宣讲员,到教育家精神践行基地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门必修课是0学分。“虽然没有学分,但它却是师范生培根铸魂最重要的一门课。”杨帆介绍,学校围绕师范生最新的高阶素养,如跨学科素养、智能与信息化素养、实践创新素养、全球胜任力等开发了品牌核心课程。虽然课程只需要“过关考”,但却有着高利害的评价。大三上学期,学生只有通过考核才会获得进入最终教育实习的入场券。同时,它也会跟“世承奖学金”挂钩,决定了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评选的推荐资格。“上海师大的卓越师范生荣誉,必须颁发给教育家精神的优秀践行者。”杨帆说,课程的评价结果,会进入学校“学为人师”师范生素养数据库,通过数字化跟踪的形式,保证教育家精神中“师道永恒的品质”和“师范生的个性成长”能够相互支撑、共同发展。

现场发布的教师教育大模型,是上海师范大学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手耗时三年打造而成。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主任王龚介绍,目前教师教育中存在几大难点:一是面向真实的学生试讲,会产生试错成本和把学生作为“实验品”的潜在伦理风险;二是不面对真实的学生则无法获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能感。

大模型建立的数字学生和数字班级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学生和真实的教学场景,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联系与转换。“可以畅想的是,未来师范生的第一批学生可能就是大模型中的智能学生了。”王龚说,教师教育大模型不仅仅是课程工具,也是课堂的延申。不过,目前推出的大模型是1.0版本,受限于算力,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后续团队还将继续探索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变化。

现场,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分别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鹏签署了《教育家精神》课程共建协议、人工智能技术攻关的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聘任了五位教育家精神宣讲团导师并授牌了四家教育家精神践行基地。


链接地址:https://m.whb.cn/commonDetail/945661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