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新闻网:“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上海师大教育学部新春学术报告会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4-01-16浏览次数:196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24年1月16日

标题:“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上海师大教育学部新春学术报告会召开

记者: 尚诗轩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1月1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师范院校教育学科在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双重责任与担当,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承办,召开“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新春学术报告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孟繁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民选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刘旭东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于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卞松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校长贺亚丽等嘉宾受邀参加报告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蔡丹教授、上海学前教育学院李燕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

学院孔令帅教授等校内专家学者,从教育研究的不同视角探讨了以教育研究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思路和实践路径。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1个主论坛和6个平行的分论坛组成。论坛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形式,来自国内多所知名师范院校的专家、全市的基础教育学校校长、一线各科教师和教育学部各个院系、中心等共计5000余人参与。

上午的主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主持,校长袁雯教授和孟繁华教授先后致辞。

袁雯教授指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成立既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学相关学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学校进一步对标国家和地方“双一流”标准,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本次报告会是教育学部成立以来的首场大型学术活动,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新春交流活动,更是深入探讨教育学和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学术盛会。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碰撞,激发出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的思想火花,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并借此回应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期待,更好地发挥教育研究对强国建设的助力作用。

孟繁华教授指出,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教育学科的发展肩负重任。当代教育学者的时代理想和使命,就是要放眼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国际教育对话中努力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回答教育学发展的中国之问。同时,要聚焦我国教育实践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敏锐地察觉知识革新、人口形势、经济形势、国际关系变化等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拔尖创新等改革建设。中国学人必须围绕教育公平与质量、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等议题,不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理论创新来为实践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范国睿教授主持了主论坛第一个主旨报告环节,孟繁华教授、张民选教授、刘旭东教授、于伟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孟繁华教授以“教育研究要聚焦教育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题,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生态的恢复与重建”“高等教育结构的变化”三个重大问题展开提出自己的思考,突出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中的“知识与创新关系的模型”,基础教育生态要充分关注不同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高等教育的结构变化采用“底部做实、中部做优、顶部做强”的发展思路。张民选教授以“研究国际教育组织参与IISTEM创建”为题,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UNESCO-IISTEM)首次落户上海的实践历程,结合自身参与国际教育事务的经验指出国际教育组织研究者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尤其重视交叉学科研究,注重研究结果的绩效和社会作用,善用研究方法,平衡好技术与思考、学术志趣与终极关怀之间的关系。刘旭东教授以“以高质量教育研究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对教育研究的反思”为题,为大家介绍了教育研究的学科化,并提出高质量教育研究是符合教育本性的研究,区分了两类不同的教育研究传统和三种不同的教育研究的范式,最终提出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化问题。于伟教授以“书斋田野:断裂与融通”为题,从“要用理论的视角观察和研究世界”“要把实践的经验做法提升转化为理论”“建立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提出中国本土生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模式的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黄海涛教授主持了主论坛第二个主旨报告环节,蔡丹教授、李燕教授和孔令帅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蔡丹教授以“校家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为题,以心理学的“最近发展区”“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基础,提出“家长要配合好学校、落实履行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而社会要提供丰富的社会职能和社会环境”等校家社协同促进学生发展的建议。李燕教授以“面对压力:幼儿园教师工作投入的日常变化及其心理机制——一项经验取样法研究”为题,分析了幼儿园教师工作时面对不同类型的压力对工作投入的影响,认为幼儿园教师在面对阻碍性压力时,个体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减少工作的投入;而在面对挑战型压力时,积极情绪会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进而提高他的工作投入。孔令帅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本质特征与实践路径”为题,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所应遵循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并从价值引领、制度保障、文化赋能、技术支撑、内外联动等维度提出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下午进行了6场平行分论坛,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教育学院、心理学院、上海学前教育学院等单位组织。其中,22位教育学部的青年教师,与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风貌。

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分论坛主题为“创新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论坛分为主题发言、专家与谈、专题报告三个环节,由陆超博士主持。在主题发言环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长江以“尚师志道 成德达材”为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李凯以“给予每一个生命眺望世界的力量”为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嘉定实验学校校长陈勇以“世承·创造:一所看得见未来的儿童大学”为题,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校长郑小燕以“让每一个孩子创造着长大”为题作主题发言,展示了各自学校在基础教育变革中如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进而为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在专家与谈环节,于伟教授、卞松泉校长、贺亚丽校长、范国睿教授分别从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了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与实践路径问题,分析了基础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以及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强调要加强对儿童、课程和教学的研究,推动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实践,回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求。在专题报告环节,杨振峰教授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时代紧迫性”“上海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点面结合’的探索和实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相关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等方面深度剖析与阐释了上海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问题。

教育部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分论坛的主题为“数智化与教育发展”,由曾旭博士主持,李海江副教授作为与谈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秀华研究员以“高等教育评估的若干趋势与特点”为题、胡仲勋博士以“学习投入与本科生学习成果类型分化:异质效应与理论探新”为题、张继龙副教授以“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发展规划的新特点与新趋势”为题、罗文蔚副教授以“未来已来:技术融合保教实践之上海经验”为题、吴玄副研究员以“教育AI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路径”为题分别进行学术分享,展示了数智化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伦理风险和上海本土经验,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如何探索“数智化与教育发展”中的新模式提供理论蓝本。

教育学院分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强国背景下教育学知识生产”,由教育学院副院长阎亚军教授主持,夏正江教授作为与谈人。闻凌晨博士以“屏幕上的课堂:在线教与学体验研究”为题、包志梅博士以“高水平大学本科生差异化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题、胡君进副教授以“一种教育真理观的概要”为题、余明华博士以“人机协同:未来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为题、俞可副教授以“教育研究要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樊晓杰博士以“贫困地区贫困与非贫困家庭教育支出不平等及其边际效应研究”为题分别进行分享,探讨了在教育强国的背景下,教育学知识的生产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院分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心理与学生积极发展”,由心理学院副院长罗俊龙教授主持。王玲玲博士以“价值适应与动机和愉快体验的关系:来自临床与非临床群体的证据”为题、李杨卓博士以“Into the unknown:Exploring Behavioral and Multi-brain Representations of Spontaneous dyadic Persuasion interactions”为题、侯璐璐博士以“考试焦虑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为题、徐晓波博士以“真实自我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为题、胡银莹博士以“概念学习中的间隔效应机制研究:基于师生脑间同步的证据”为题、胡娜博士以“中国青少年独处偏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为题,分别进行分享,探讨了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整合师生互动、学生学习、青少年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教育心理的理论证据和实践经验。

上海学前教育学院分论坛的主题是“幼儿健康发展及其成长环境研究”,由高敬教授主持,林岚主任作为与谈人。黄立安副教授以“以教育机器人为媒介培养幼儿计算思维的教授培训模式与效果的实践研究”为题、王友缘副教授以“数字母职塑造:基于城市中产阶层母亲“晒娃”的扎根理论研究”为题、朱晶晶副教授以“学前流动儿童的社交淡漠与社会适应: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为题、徐鑫锫博士以““表扬平衡”:促进儿童掌握动机的最佳秘诀”为题、魏聪博士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幼儿园与社区互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为题、孙娟娟博士以“团体亲子互动干预(PCIT)在降低中国幼儿行为问题中的有效性研究”为题,分别进行汇报,从数字化视角出发,探讨幼儿健康发展及其成长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研究生专场分论坛的主题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通”,由2022级教育学原理博士生李静静主持,教育学院的刘金松副教授和心理学院的李冰冰副教授作为与谈人。杨晓博士生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及突围”为题、欧蒋杰博士生以“人工智能时代的STEM教育:现有困境、机遇总结及融合路径”为题、叶霓博士生以“社区家庭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质量提升”为题、曹思敏博士生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数字素养的影响机制: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为题、李娟博士生以“请放下手机陪陪孩子:父母低头行为如何影响儿童的执行功能”为题、尹俊婷博士生以“威胁对个体与团体创造力的影响:基于fNIRS的研究”为题、李喜博士生以“内外部发展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活力的机制”为题,分别进行分享,从宏观的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困境到微观的家庭教育、师生关系等角度分别探讨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链接地址;http://m.shedunews.com/msite_1/con/2024-01/16/content_19196.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