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陆建非发表在《社会科学报》的文章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8-04-28浏览次数:39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一系列国际场合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倡议。据不完全统计,自从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及“命运共同体”开始,“命运共同体”这个词就在各种讲话和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其范围也从双边扩大到周边,从亚洲走向全世界、全人类。这一倡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2017年联合国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了多项决议之中,这一理念得到全球认同,彰显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

然而,这一高频率的重要术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统一的译名。通过对外交部、《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新华网、中国网、人民网、《北京周报》等进行数据库检索,可以发现“命运共同体”主要有三种译法:一是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二是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三是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其中以第一种译法最为普遍。主流媒体各有偏重,有的甚至出现了两种或三种译法并存的现象。联合国在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时基本采用第一种和第二种,如2017年1月18日,第71届联大主席彼得·汤森(Peter Thomson)发表的主席声明中使用了第一种译法。

要准确合理地翻译和表达这一概念,重点在于把握“命运”这个核心词。《现代汉语词典》对此词解释有两层意思:①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迷信的人认为是生来注定的);②比喻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向及结果。显然,“命运共同体”中的“命运”是指后者。习近平曾经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推动建立文明秩序,树立和谐共生共荣人类发展整体观。人类可以超越自身、超越国界、超越观念、超越信仰,去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这一系列论述表明,“命运”一词并非天命运数,而是比喻美好的未来。

英文中与“命运”相对应的词语人们想到的首先是destiny。《朗曼当代英语辞典》对destiny的释义为:①人生注定要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个人无法改变或控制的事情,也就是“命”(fate);②某种据信决定人们自身未来发生之事的(超自然)力量,即“天数”“天命”“神意”“终极命运”。显而易见,都与“命运共同体”中所说的“命运”相去甚远。

通过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互联网的检索,我们也能发现,common/shared destiny和shared future在英语国度均曾使用过。common/shared destiny属于偏向于中性的用法,多少含有宗教或神学色彩。例如,2013年4月17日,BBC在对撒切尔夫人葬礼的报道中就引用了伦敦主教的一句话,“Lying here,she is one of us,subject to the common destiny of all human beings.”(躺在此处,她是我们其中的一人,摆脱不了人类的共同宿命。)这里,common destiny指的是人类都无法逃避的死亡的命运。此义项与“命运共同体”中所说的“命运”相去甚远。

结合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命运”以此并非天命运数,而是用来比喻美好的“未来(future)”。在英语国家的官方文件中时常可见shared future(共同的未来)的用法,且几乎都是用来表示积极、正面的含义。例如,2005年,北爱尔兰提出了一项名为“A Shared Future”的战略,旨在消除社会分歧、种族隔离、宗派主义等现象,维护社会和谐和文化多元。如此看来,“命运共同体”一词采用a community(共同体)of shared future的译法最符合我们的原本意愿和表达习惯。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终极目标和指导原则,“命运共同体”的译名是否精准和统一,直接关系到峰会对这一核心理念的准确认知,也关系到世界各国对这个倡议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去年以来,无论是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还是“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王毅外长中外记者会,抑或是王毅外长在第34届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的发言,还有外交部正式文件等,其英文稿都使用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人类命运共同体”也相应译为“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由此表明,这一术语的英语译名已在国家层面上定型。译界和相关部门抓住契机,规范和统一了该术语的译名,促进这一中国外交的重要名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